本会史略
本会史略
母校创办,近百载矣。虽然校友逾万,但是彼此为了升学及就业而四分五散、各奔西东。平日既无联络,要团结、要协助母校的发展,绝不容易!公元一九六二年十月二十一日,一批热心校友在总校礼堂举办一项校友联欢会上,萌起筹组校友会的意念。是日,出席之总分校校友五百余人,情况热烈,可谓空前。如与现今情况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会众一致议决,即席推举林振龙(召集人)、周明钦、罗伯爵(已故)、谢成德、林英(已故)、林扬清(已故)、龙田法(已故)、林怀龙(荣休校长)、林金桂(已故)、方益温(已故)、黄廷泉、洪树孟(已故)、郑荣明(已故)、温锦美及林赐坤(已故)十五位校友为筹备会委员,进行拟就章程及申请注册的繁琐工作。
一九六五年四月一日,本会注册获准。于是选举首届执委,展开活动。本会先后举办了两届威北区各民族男女乒乓公开赛、两届威北区象棋公开锦标赛及象棋金牌擂台赛、两届威省小学华文书法比赛等。一九七四年出版十周年会庆特刊。自一九七六年起,直至一九八五年止,曾一连举办了十届的北马区小学华文测验比赛,参赛情况一年比一年热烈,令人怀念不已!为了响应全国亲善理事会之号召,本会协助开办「公民团结班」,让本地区人民有机会学习国语。本会亦组织男女篮球队,获奖累累!为了会友之需求,本会亦曾组织歌咏队及救伤队。
为了协助母校贫良学生家长解决购买书簿时在经济上之困难及鼓励贫良学生增强彼等求学的意志,本会毅然募款颁发四所母校贫良学生的书籍援助金。较后因未筹得基金,加以政府推行贷书计划故该项活动亦宣告取消。
为鼓励母校学子勤力学习母文,本会特备精美奖牌颁赠予各母校学生参加政府五年级检定考试中考获华文科A等者。后因各母校依据教育部谕令成立了家教协会,承办该项奖励,本会随即停止了是项计划。
协助母校的发展乃是本会成立主要宗旨之一,因此本会每年皆委派校友董事代表担任各母校董事会成员,且得各母校董事之厚爱;委以重职,诸如李伟杰学长担任母校(总校)董事会之总务及董事长多年;林振龙学长为母校(一校)董事会前任主席,谢有吉会长随亦担任母校(一校)董事会主席至今;郑奕树学长为母校(二校)董事会财政等。各母校校友董事代表,不论在母校校内或校外,皆给予全力的支持与协助,表现令人赞赏!
本会创办初期,在总校设置临时办事处。为了方便校友聚集及推行各项健康文娱活动起见,本会亦曾租赁会所,基于租金、限期等问题,会所几度搬迁,实非善计。为了使我会有更稳健的发展,于是成立了筹募会所基金小组,筹措基金及物色会所。终于在谢有吉会长的英明领导下,在一九八零年五月购置了北海峇眼亚占丁甲摩力门牌四十七号为会所。有了安身之所后,本会策划展开数项活动:趁庆祝本会成立二十周年会庆之际,出版第二本纪念特刊;举办千人宴以筹募会员子女奖助学金,预料来日筹足基金,存本用息,赐惠莘莘学子,照顾会员福利,使本会会务更跨前一步!
由于当时各母校少了选修科音乐之教学,在校同学没有机会研习正统、健康之歌唱技巧,于是本会联合北海光华及励华校友会创办了「北海三华童声百人合唱团」,招收本地区六所华小在籍男女学生为团员。并蒙槟州音乐专才陈岳凤女士担任义务指导。该合唱团东征西伐,曾参加多次的演出,深获佳评。
国家教育的发展,亦随着世界科技跃进而不断革新。华校的建设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与需求而挺进。除了具有优良的师资,各母校的校舍及设备,亦必须不时改进!二校的迁移计划也耽搁了一段好长的日子。二零零六年,在众志成城的意志驱使下,一座堂皇巍峨的新校舍终于屹立在峇眼花园住宅区。建于一九四六年的北赖中华三校,虽是政府全津华小,但在广大族群同胞的支援下,在软硬体各方面亦蓬勃发展。二零一三年,在爱护母语教育的族群同胞的拥护下,总校也完成了重建的计划,拥有了一座四层楼现代化的新校舍,设备齐全、新颖。各母校的发展与建设,本会亦责无旁贷,皆给予财力及人力上的协助。
谈及各母校的建校大计,本会亦不辞劳苦、不遗余力的参与各项筹募扩建校舍之工作。总校、一校两所母校先后完成扩建的新校舍,本会同人亦献出不少力量。至于各母校举办之常年活动,诸如运动会、义卖会、教师节、儿童节、毕业典礼等等,本会亦不曾忽视,个别派员参与其盛,以示支持。
光阴荏苒,岁月如流,瞬眼间本会经已成立半个世纪,并即将庆祝五十周年会庆。在历届理事及会友的同心协力经营下,会务大有进展。迁入了位于甘榜巴也(北海德教会紫威阁对面)的新会所之后,理事们发挥了不分彼此,真诚合作、集体领导的团队精神,不只装修会所、充实设备,亦将全面性的改进会务、提升形象!因此为了提携后辈、栽培接棒人,本会往后将更积极招揽校友入会,以期按部就班的将拓展会务的职责移交给贤能、年轻的新生代。本会祈望凡我母校的校友,务须尽早加入我们的阵营,承先启后,将本会推向另一个高峰!